崇明北沿二期促淤圈围区域发展思路研究
2021-03-31
作者:
谢慧姣(城市建设部/上咨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市崇明区的总体定位为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先行区,北沿二期促淤圈围区域的发展需要与崇明总体定位相适应。本文通过梳理区域现状立地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科学性、经济性和景观性等因素,提出相关的发展思路和配套举措,以期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北沿二期促淤圈围区域背景和现状
(一)区域背景
2016年,圈围区域内开始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开发整理规模为861.05公顷,预计新增耕地668.72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水工建筑物、农业生产及附属设施。2018年,上海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应划尽划、划则尽守”为原则,按照“陆海统筹、多规合一”的要求,划定了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北沿二期工程圈围区域划入崇明北湖生物多样性维护红线范围,2019年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暂停。因此,如何在前序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总体规划和生态治理经验,恢复区域的生态功能,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区域现状
工程区域西侧为北沿二期一阶段生态公益林,南侧为北横引河生态廊道,东侧为堡镇港,北侧为长江北支滩地和涨潮沟(详见图1)。
经现场踏勘,自2019年土地整理项目终止后,由于不均匀沉降,地坪变得高低不平,场地被芦苇和一枝黄花覆盖。为初步判断场地地坪高程,对场地进行了航拍,其中一枝黄花占总区域面积的30%、芦苇占总区域面积的70%(详见图2、图3)。
二、区域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空间保护要求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将生态空间分为四类,一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范围)、二类(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核心范围、市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核心区、地质公园核心区、山体和重要湿地)、三类(城市开发边界外除一类和二类的其他重要结构性生态空间)和四类(城市开发边界内结构性生态空间),其中一类和二类生态空间为禁止建设区。崇明北湖生物多样性维护红线范围属于二类生态空间,禁止影响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从生态用地分类表(详见表1)中可以看出,该项目区域可开展的建设活动为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林、高盖度草地和盐碱地。
(二)区域立地条件差
项目区域的土体属于潮间盐土和盐化土,这类土体严格来说还不能称为“土壤”,只能算作母质。但无论是建设人工湿地、生态林还是草地,都需要开展植被种植,工程区域的立地条件不利于植物成活,主要影响因子为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和地下水等。
1.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pH值在5.0~8.3之间,而工程区域20%为pH8.0~8.5之间的碱性土壤,80%为pH8.5~9.0的强碱性土壤(详见图4)。
2.适宜苗木生长的EC值在0.15~0.9mS·cm-1之间,EC值过高则土壤含盐量较高,EC值过低则土壤可溶性养分含量较低,项目区EC值满足苗木种植要求的仅占22%。
3.适宜苗木生长的有机质含量在12~80g/kg之间,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本属性和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圈围促淤滩涂的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壤,其质地总体砂性,有机质积累困难(详见图5)。
4.项目区域内随塘河和地面积水总体呈碱性,pH值在7.84~8.53之间,EC值在2.11~4.14mS·cm-1之间;地下水呈碱性至强碱性,pH值在7.82~8.73之间,EC值在3.160~25.950mS·cm-1之间,易破坏土壤结构,使植物发生盐胁迫。
(三)后期养护难度大
区域表土层以砂土和砂壤土为主,占51.8%,易漏水漏肥;心土层和底土层为重壤土,上砂下粘的质地结构易形成上层滞;苗木生长期间,既要考虑重壤土区域的排水问题,也要考虑砂性土区域的灌溉问题。
同时,项目区域内河道水体呈碱性,不适宜灌溉,需要利用项目区范围外的河道作为水源。
三、国内工程经验
(一)东营市滨海盐碱地
东营市滨海盐碱地位于现代渔业示范区防潮大堤西侧,工程区原貌为废弃海水养殖池。该工程区域土壤含盐量高达15‰以上,属于极重度盐碱地,且淡水缺乏,苗木还面临海风海雾的不利影响。该工程区域改建采用“先造地、再治盐、后造林”的方式。
(二)洪湖林水结合发展模式
区域水域面积大、陆地面积少,可供成片造林的地方十分有限;且近30年来,平原湖区的农田水网体系基本瓦解,河床淤积,涝不能排、旱不能灌。为恢复农水林网的体系,以沟、渠疏洗交换河岸造林权益、互补双赢的“林水结合”模式应运而生。
(三)台州滨海湿地打造
区域沿海为多林种混交的沿海防护林,林带内的芦苇群落、互花米草群落、木麻黄林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成为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四、区域发展思路
(一)发展原则
根据工程区域实际情况和生态空间建设要求,区域的发展原则建议如下。
1.保护性原则。《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划定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为四大重点生态区域,要合理保护和利用崇明北沿、南汇东滩、横沙东滩等地区滩涂资源。
2.减少人为干预、降低生态负债原则。尽量保留原有植物,尤其是长势较好的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适地适树,引导生态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
3.多元复合发展原则。《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17-2035年)》提出促进林地与其他生态和建设要素的多样融合,分别是林水结合、林田结合、林城结合、林路结合、林生结合,复合发展可以起到保障生态安全、美化城市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作用。
(二)发展思路
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崇明北沿二期促淤圈围区域可开展的建设活动为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林、高盖度草地和盐碱地。
1.人工湿地。考虑湿地功能,区域范围内林、水、道路比例宜为45:45:10,需要根据结合现状地势开展较大范围的地形营造。但根据《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该工程区域西侧为规划北湖公园、东侧为规划东滩国家公园,工程区域本身基本没有景观功能要求,因此近期投入较大资金发展为湿地景观的必要性不强(详见图6)。
2.人工生态林。崇明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暴雨等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沿江沿海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减灾的作用。工程区域总面积约为1.3万亩,但立地条件较差,若全部打造为人工生态林,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土壤改良工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上海市城市森林规划》等条款,结合上海实际,沿海泥岸地段基干林带建设宽度最小为100米。因此,区域全部建设成为生态林的必要性不强。
3.高盖度草地和盐碱地。项目区基本已是高盖度草地和盐碱地,但整体风貌较差,与崇明区总体规划中完善生态资源系统、改造植被单一性、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定位不符。
4.林水结合。结合发展原则,综合考虑功能性和景观性,参考国内相关工程经验,可初步拟定区域发展思路为人工生态林(在地势较高区域建设防护林)和草地(整理并保留地势较低区域部分现有芦苇)相结合,即林水结合方案。
林水相互结合,能够达到以林促水、以水养林、林水皆优的最佳效果,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土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符合崇明打造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先行区的总体定位,同时有助于《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中森林覆盖率从23.2%提升到35%目标的达成。
五、配套工程举措
1.清理一枝黄花。一枝黄花较难根除,可以考虑保留根部用于阻断地下盐分或覆盖用于地表沃肥。
2.地形营造。为增加乔木种植区域种植土层厚度并营造部分水域,进一步从地势较低处取土运至地势较高处形成垛田。
3.苗木种植。地被种植可以考虑飞播方案,降低种植成本;乔木种植可以从崇明北部搬小苗,或在周围地区有目的地培育小苗圃,品种以耐盐碱、根蘖能力强、易于管理的先锋树种为主,如中山杉、池杉、苦楝、重阳木、柽柳等,规格为胸径2~3厘米;土壤改良以树穴改良为主。
4.灌溉养护。从工程区域南侧的河道取水,新建引水渠和引水泵站等。
六、相关建议
工程区域土壤条件较差,建议在完成竖向设计后,先进行地被种植,采用绿肥进行土壤改良;待土壤基本熟化后,开展速生苗木种植,先形成先锋防护林带后,再逐步提升林地品质;部分地势较低区域可选择逐步建设为水上森林,打造独特的沿江防护林风貌,进一步吸引野生动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风险与不确定性——兼及对不确定性研究的初步思考
从风险管理实务中的“风险”定义出发,辨析后认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界定风险为“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特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克服对确定性追求的天性,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转向“在不确定性中认识和把握不确定性”,实现对不确定性的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把握。本文以对中国风险管理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组织(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和COSO[[[] COSO 即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缩写,中文译为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有时也被直译为美国科索委员会(如中国财政部2013年出版的第二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即采用的直译方式)。]])对“风险”的定义说开去,辨析风险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然后从社会学视角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初步讨论。
05-19
2021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09749号-1
信访专线及邮箱:021-33050117 jjjc@sicc.sh.cn
技术支持:coolsite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