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投资拉动政策研究

2023-03-18

作者: 

周 明 王艳茹

本文立足当前形势对上海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以及经济恢复挑战,深入研究上海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现有投资拉动经济政策,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全域支持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两大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助力上海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循环面临多重堵点,重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极大增加了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叠加新冠疫情对经济平稳运行造成的巨大冲击,当前上海经济恢复面临多重困难挑战。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对于稳定经济运行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稳定经济增长,亟需稳定投资,相关学者对投资拉动政策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政策评估和研究(朱军等,2020;补国苗,2020)、重点领域投资(钟茂初,2020;刘建江,2020;范云翠等,2022)、重点企业投资(朱武祥等,2020;沈国兵,2020;杜传忠,2022)等方面。为进一步实现投资拉动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开展当前上海投资拉动政策研究,以期更有力地助力上海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投资环境形势严峻

1.世纪疫情影响深远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形成了双重压制,我国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全面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有效遏制了疫情快速蔓延趋势。但当前全球疫情形势持续严峻,在世界范围内仍呈现出多点蔓延态势,国内也有零星散发性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新一轮疫情在上海的爆发,对上海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当前疫情对相关产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还将延续下去,需要通过必要的投资政策,推动经济尽快复苏。

2.大国博弈更趋激烈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不断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在这样的形势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秩序更加混乱,大国之间的博弈会更加激烈,局势会更加紧张,尤其中美关系的发展目前面临着巨大障碍和逆行的可能。全球经济衰退与中美贸易摩擦下投资意愿受限,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投资建设进程。此外,全球气候危机下,电力需求激增、发电供应紧张,全球多地频陷用电危机,能源系统正持续承压,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运行,尤其全球供应链、物价,甚至资本市场的波动。

(二)疫情对投资影响持续

1.经济运行冲击明显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上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但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反复的影响下,上海经济增长水平受到明显打击,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349.3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7%。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19.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1.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8.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7.1%,社会事业投资下降17.4%。

2.投资效率亟需提升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思路下,土地财政受到挑战,传统的“房地产、土地财政、银行”TFP三角关系需向“科技、制造、资本市场”TFP新三角关系转换,但目前新三角未能及时构建和有效运行,叠加疫情冲击影响,项目投资受到影响。2022年1-7月重大工程投资计划完成44.6%,其中科技类完成50%、社会民生类完成36%、生态文明建设类完成52%、城市基础设施类完成40%、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类完成37%。

3.市场信心有待提振

一是三大先导产业有“断链”风险。2022年上半年三大先导产业表现出较强韧性,但外部环境叠加疫情影响下产业链仍有断裂风险,尤其集成电路诸多关键设备材料仍依赖欧美日等少数供应商,生物医药高性能诊疗设备还未建立自身优势,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积累尚不足以主导产业链发展等,需进一步提振三大先导产业信心,持续加大投资培育力度。二是文旅项目投资意愿总体受挫。当前宏观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稳固,文旅行业作为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较强的行业正面遭遇疫情巨大冲击,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意愿不强。如美国迪士尼公司对上海迪斯尼乐园二期项目开发抱谨慎态度,乐高项目实际建设进度慢于预期、实物投资量短期内释放不足,金山滨海项目决策周期放慢等。三是外贸企业面临经营压力。当前外贸企业存在生产经营受阻、物流运输不畅等阶段性问题,同时原材料成本上涨、跨境海运不畅、供应链瓶颈等问题尚未根本缓解。四是中小企业投资预算缩减。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冲击、生存冲击、心态冲击、人才冲击等多重打击,投资信心总体受挫,其中部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示疫情影响下,在投项目进程受阻,拿地建厂计划调整,研发投入预算缩减。

 

二、投资拉动政策及实施成效

(一)国家层面:财政兜底,筑牢投资“压舱石”

国家出台实施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等政策,旨在从财政、货币、投资方面注入确定性和分担风险,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彰显了财政应急兜底的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支撑。

1.地方政府专项债提速扩面:明确节奏、扩大范围、强化配套

明确要求抓紧完成2022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支持范围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领域。同时提出加大力度对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2022年1-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54万亿元,平均发行期限15.6年、平均发行利率3.11%,对做好政府投资、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2.开发性金融工具增额投放:增加额度、打好配合、疏通堵点

2022年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扩大有效投资的效应。据初步统计,前期已经落实到具体项目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额3000亿元,支持投资项目900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

(二)上海层面:多点发力,打好促投“组合拳”

2022年上海陆续出台《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扩大有效投资‘24’条”)、《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抗疫助企‘21条’”)、《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简称“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稳增长‘22条’”)等各项政策,围绕“强服务”“广覆盖”“优环境”打出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组合拳。此外,2022年6月,在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启动“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活动,稳定经济大盘、提振信心。

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持续建立健全市区协同机制、专班协调机制、政策保障机制,通过一系列简审批、优服务、强监管的政策改革措施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包括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协调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重点项目储备等。2022年上海市计划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73项,另安排预备项目43项,全年计划投资额2000亿元以上,通过市重大工程建设支撑和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促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强化资金要素保障

从资源要素、资金要素等领域加强投资项目保障。扩大有效投资“24条”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明确加强政府财力资金保障,加强资源性要素指标统筹平衡等。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中又提出加强资源性指标“六票”跨年度平衡,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领域,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REITs作用等。稳增长“22条”强调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支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推动存量基础设施项目REITs常态化发行等。

3.激发社会投资动能

提出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精简项目审批流程,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项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2年提出持续发挥1000亿元以上“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新兴产业能级提升方面,强调利用技改专项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信贷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撬动引导作用,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新能源、房地产等经济发动机高质量发展,激发社会投资动能。

4.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

通过促进项目落地、提升城市功能、支持城市更新、用好专项资金、推动区域开发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发展新空间的打造。集聚重点产业、推进重大项目推进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聚焦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推进配套载体建设,高质量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加大市级建设财力、市级土地出让金收入支持力度,高起点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布局核心载体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加大高质量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标志性产业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优化体制机制,支持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打造“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空间。创新用地政策,支持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

5.各区政策亮点纷呈

各区积极谋划、主动创新,具体做法上“出实招”“出妙招”,力求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帮到点上。闵行区围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大排查。松江区、宝山区等通过技改补贴、购租房补贴、增产补贴等实招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长宁区精准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让各类市场主体“享政策、享服务、享便利”。青浦区、嘉定区等积极利用中心城区旧改联动政策,落实“土地预供应”“资源地块捆绑”等政策优惠。此外各区在投资政策基础上,也纷纷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特色明显的促投资活动举措。

(三)投资政策发力显效

1.经济运行呈现V型反转

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56.65亿元,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继续在全国保持首位城市地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822.08亿元,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3078.83亿元,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此外截至2022年10月底,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稳增长“22条”三轮政策叠加实施已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400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

重大项目支撑和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2022年第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2%,前三季度投资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8.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下降5.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5%,降幅收窄8.6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3.3%,降幅收窄14.8个百分点。此外,“潮涌浦江”活动期间签约重大项目597个、总投资9410亿元,重大项目开工296个、总投资6029亿元,并向国内外市场主体和投资者推介启动的8个重特大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新能源、民生保障等领域,总投资约1.8万亿元。

3.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向好

当前上海新基建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不断提升,“新网络”建设迈上新水平、“新设施”建设开创新局面、“新平台”支撑能力得到新提升、“新终端”建设取得新进展。2022年1-9月,全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领域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3.4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总产值分别增长19.2%、5.5%和16.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42.5%,同比增长7.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同比增长65.4%。此外2022年1-9月,上海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计520.9亿元,已发行项目批次数191个,涉及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

4.重点区域能级加快提升

重点区域保持领先一步,持续牵引全市发展。截至2022年10月,浦东新区重大工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67.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4%,实现开工21项、竣工25项。截至2022年10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吸引投资和开工建设项目总额近1200亿元,其中签约重点项目120个,意向投资额827.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0%,新开工项目35个,投资额358.85亿元。2022年五个新城推进351项重大项目和活动,截至10月超过75%的实体项目已开工,其中一、二季度集中开工(签约)共80项,总投资额约1694亿元。

 

三、投资拉动主要问题

(一)重点领域投资问题

1.基建投资遇瓶颈:需打破信息孤岛,拓宽资金来源,规避投资风险

基建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上海传统基建项目在投资方面基本饱和,需要新经济增长点,但当前新基建发展面临挑战。一方面,行业数据存在“数据碎片化”“数据孤岛”现象,数据资源融合共享的顶层设计还需强化。另一方面,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还需充分激发,政府性基金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仍重点支持于传统基建,且由于融资额度、规范要求与时间进度等原因,尚难以实质性解决资金瓶颈。此外创新、技术、跨领域等多重风险也制约了建设步伐。

2.房产投资待协调:需打破零和博弈,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协调性

当前房地产既面临宏观经济“换档期”压力,又经历发展模式“探索期”阵痛,还要应对超预期的疫情冲击,多项房地产政策的出台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要重视政策协调性。首先,房地产市场涉及公共部门、市场主体、专业机构、居民群众等多种主体,可能存在利益对立,政策应重点考虑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另外,部分房地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能是为了满足特定部门、职责和利益,不一定利于市场总体运行,需注重加强房地产发展政策的顶层设计。

3.项目落地周期长:需做好规划衔接,统筹增量用地和存量用地

一方面,新增重大项目选址地块通常涉及规划调整、控规调整、动拆迁、权益补偿、要素平衡等多个环节,往往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新增用地供应周期较长,如可能遇到多个专业规划相互冲突的情况,需要长时间规划调整,影响项目进度。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建设用地进入减量化阶段,存量工业用地逐渐成为工业用地供应重要来源,但目前存量工业用地受用地面积、盘活机制等因素制约,转型周期长,价格优势不明显,尚未对重大项目形成有效支撑。

(二)重点企业投资问题

1.经营业绩普遍承压,投资计划延期

企业受到疫情封控、物流停滞、供应链受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冲击,投资计划延期,如上汽集团目前产销结构的改善和产品毛利率的恢复仍有滞后,而且市场开发及品牌推广活动的推迟导致销售费用增加,经营业绩明显承压,影响投资。此外疫情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新模式,传统业态受到冲击,导致投资受挫,如百联集团受到疫情反复下到店客流下降、线上电商平台分流压力、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

2.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投资意愿不足

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和强带动性,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投资成本与收益不符、缺少资本支持,企业投资受到制约,而且受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和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部分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无法引进,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面临生存困境,投资意愿不足。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也面临生产经营受阻、物流运输不畅等阶段性问题,经营压力仍较大,发展信心总体受挫。

四、国内外投资拉动政策先进经验

(一)推动重点领域高水平发展

1.打通信息动脉,江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5月,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构建高水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从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协同服务机制、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等角度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022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比上半年加快3.6个百分点,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投入明显加快,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34.8%,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5.9%,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51%,为稳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2.完善调控政策,天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022年9月,天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一方面落实土地、金融、财税、公共服务等支持政策,加强年度用地计划和建设计划管理,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依法支持存量非住宅项目盘活,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此外优化新增供地商业服务业设施建筑面积比例、实施阶段性土地出让支持政策。政策出台提振了房企拿地动力,天津土拍呈现回暖趋势,新政前的首轮供地成交6宗,二轮成交9宗,新政出台后的三轮成交17宗。

3.加大政策扶持,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

美国政府从税收、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政策、金融监管、贸易政策等多个方面为再工业化战略保驾护航,吸引海外制造业回流,并扶持先进制造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一是直接要求美国联邦和各级州政府购买使用美国本土生产制造的产品。二是实施大幅度减税政策,公司税由35%直接降至15%,对于回流的海外利润税率由原来的35%降至5%-12%,减税政策于2017年底实施,2018年海外利润以支付股息的形式汇回金额增长三倍。三是实施推进技术创新、对特定产业部门采取补贴、关税协定和贸易保护等产业政策。四是提出“万亿基建计划”,并发行5000亿美元“基础设施债券”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4.强化要素保障,深圳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

2021年10月,深圳发布《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的若干措施》。用地保障方面,加快组织实施用地出让手续和产业监管,各区政府负责实现项目拎包开工条件。金融保障方面,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加大投资力度,研究设立政策性专业化投资基金,并建立重大项目股权投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2021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7.6%。2022年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其中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50个,年度计划投资约760亿元,重点谋划一批对产业发展有引领带动作用的“牵引性”项目。

(二)支持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财政激励,福建推进外商投资保稳促优

福建于2022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用外资保稳促优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外资提质增效、强化投资促进、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正向激励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措施,对新设外资项目于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实际到资500万美元及以上,由省级财政按到资金额1%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2022年1-9月,福建全省实际使用外资4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5.5%,超序时进度10.5个百分点。

2.持续推出新政,北京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

北京2022年先后发布助企纾困18条、统筹防疫情稳经济45条、助企纾困优化营商34条等政策,从退税减税、降费让利、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首先,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以更大力度提升政策兑现和企业办事效率,并完善歇业备案制度、延长经营许可有效期限、简化异常名录移出手续、拓展信用修复渠道。此外,推进留抵退税“直达快享”、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缓尽缓”、国有房租减免“即申即享”,2022年前三季度,北京新增退税减税缓税超千亿元,全市房屋减租金额超百亿元,惠及7万家企业。

3.促进企业合作,日本推动实施共同行为政策

日本探索以《机械工业临时振兴法》为代表的产业政策体系,通产大臣可以针对特定的机械工业经营企业实施“共同行为”政策,如对生产品种的限制、制造数量的限制、技术使用的限制、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限制等。通过实施“共同行为”政策改善机械工业所面临的过度竞争及多品种小批量等生产方面问题,降低因批量增多导致的生产费用增加,推动生产品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还有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进而改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促进企业非研发创新。

(三)提升发展要素保障能力

1.满足投资需求,西安创新投资资金筹措方式

西安于2022年1月印发《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设立方案》,省市共同出资设立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投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光电芯片、航空航天等行业,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基金落地后预计可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00亿元,项目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此外西安对落户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等给予差额奖励,提高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能力。2022全球创投峰会上,红杉中国、中金公司、松禾资本、君联资本、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与西安市相关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吸引投资入驻,新加坡强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新加坡签署了21项多双边自贸或经贸合作协定、76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及41项投资保护协定,为在新加坡进行跨国业务的总部公司提供税务优惠,包括新加坡全球总部计划(IHQ)及新加坡区域总部计划(RHQ)。全球500强公司中有三分之一都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如劳斯莱斯、美强生、诺华、通用汽车等。目前,有超过7000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营运机构,其中有4200家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中国最大的水务公司北控水务集团也在新加坡设立国际总部,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爱奇艺先后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

3.推进投资落地,武汉深化土地供给方式改革

武汉于2020年6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通知》,提出改革土地供给方式,实施市级重大项目用地预报和预安排制度,新增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市级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特别重大项目实行“点供”和市级兜底保障。根据产业增加值、投资强度、亩产税收等相关指标,建立“亩产论英雄”供地体系。对供地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块及时发布土地预公告,放宽储备地净地出让条件,取消土地竞买“熔断”规则,延长出让合同和出让金缴纳时限。

 

五、上海投资拉动政策建议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亟需稳定投资,快速制定实施投资拉动经济方案,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以更大力度、更精准投资来补短板、强弱项,更大激发投资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保障项目正常施工,支持行业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实现投资拉动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推动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上海需求,全域支持重点项目投资建设

1.超前谋划,加快重点领域建设

超前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工作。坚持“谋早、谋深、做细、做实”,把握政策导向和产业链,深入研究各类规划,加快完善项目储备库,提升项目储备工作质效,科学策划重大项目储备项目。围绕“有支撑、能落地、见效益”,加强前期工作精细管理,对列入“十四五”相关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范围的政府投资项目,提前落实土地、资金、能耗等建设条件,把储备工作做实、把项目做成熟。

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投资。围绕长三角世界港口群、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等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布局。提前启动已纳入国家、上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围绕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投向、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领域、中央特别国债支持领域,抓紧谋划一批可申报、可争取、可开工的重大项目,并向国家积极争取项目倾斜、额度增加、支持加码。构建有力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规划、系统协调,避免“数据孤岛”,高效快速推进新基建的重中之重。鼓励市场和社会投资,激发各类主体投资建设、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推动房地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适应租购并举、房价地价联动等要求,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考虑保障性住房收益周期长、收益缓慢的特点,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和资金核算。一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严格预算来保证保障性住房方面的财政支出;二是予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一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对开发商形成吸引效应;三是通过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的考核体系,保证投入资金的合理利用,规避财政的浪费。

加快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落地。鼓励引导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企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为先进制造业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拓宽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发放面向制造业的“先进制造券”,吸引新增先进制造业总部和研发基地落户,扶持传统制造业积极转型,平稳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转移。

2.优化保障,确保项目要素供给

优化用地保障。畅通项目土地供应渠道,提升土地市场交易热度,通过搭配供应、合理定价、优质项目匹配等方式激发国企民企投资积极性,提高年度土地集中供地出让计划土地成交率。针对疫情影响,探索允许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对疫情前已受让土地的顺延用地手续有效期。对存量更新项目,探索通过减免、分期、缓交等减轻项目所涉土地增值税、契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费一次性缴纳压力。

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新增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并就本年度政府专项债资金使用期限,考虑疫情导致项目前期搁置、建设停工等,向国家争取本年度政府专项债资金期限顺延。以政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采用政府奖补、贴息、劣后投资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成立基金,激发社会投资动能。

(二)对接企业诉求,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1.优化服务,加快投资审批效率

压缩投资审批时限。助力企业投资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落实“万人助万企”,建立重点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专员服务机制,实行专人跟踪服务。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改革试点,采取综合审批模式,实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完成、一次发证”,积极采取容缺后补等方式,探索试行审批时限减半,助力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组建招商引资专班。建议立足项目洽谈、跟踪服务、手续办理、落地开工、政策支持、媒体发布等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服务,组建全市招商引资服务专班,分区域、分主题、分类型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商路演对接活动,为有招商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企业和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和服务。

2.加大投入,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强化专项资金支持。激发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活力动力。市区合力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财政资金的支持范围和力度,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发放形式,将专项资金补助形式从后补助调整为“立项即补+事后补助”相结合,加快各类专项资金的拨付和执行进度,做到早分配、早使用、早见效;结合企业投资进程,探索使用投资券。

加大税收减免优惠。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出台新的减税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体现结构性和精准有效性,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突出政策的长期效应,尤其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特殊困难行业等的支持力度,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实现更稳定、有奔头。

3.创新工具,做好投资风险保障

创新金融工具投放。建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分类支持、企业反哺的专项资金运用方式,实现资金循环可持续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上市融资,为其申请新三板、科创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支持保险机构创新企业投资风险保险产品,探索推出“专精特新”专项保险产品,市区政府提供保费补贴或投资失败补偿金,缓解对冲企业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决心。

 

参考文献:

  • 朱军,张淑翠,李建强.突发疫情的经济影响与财政干预政策评估[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36(03):21-32.
  • 补国苗,郑世成.新冠疫情背景下的财税政策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1):116-119.
  • 钟茂初.疫后投资政策应重点关注三个领域[J].国家治理,2020,(19):28-31.
  • 刘建江,李诗.新冠疫情冲击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举措及前景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06):129-145.
  • 范云翠,景文伟.“房住不炒”政策下房地产业投资机遇及对策研究[J].上海房地,2022,(11):58-62.
  • 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王子阳.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04):13-26.
  • 沈国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7(02):16-25.
  • 杜传忠,薛宇择.新冠疫情后日本中小企业扶持体系及发展路径建设[J].现代日本经济,2022,(03):26-38.

 

RELATED

 / 相关文章

风险与不确定性——兼及对不确定性研究的初步思考

从风险管理实务中的“风险”定义出发,辨析后认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界定风险为“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特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克服对确定性追求的天性,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转向“在不确定性中认识和把握不确定性”,实现对不确定性的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把握。本文以对中国风险管理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组织(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和COSO[[[] COSO 即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缩写,中文译为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有时也被直译为美国科索委员会(如中国财政部2013年出版的第二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即采用的直译方式)。]])对“风险”的定义说开去,辨析风险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然后从社会学视角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初步讨论。

05-19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专题研究

2022年,面临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的重任,需要及时聚焦热点、化解难点,做好前瞻布局,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长期服务于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经验,聚焦固定资产投资主线,研判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规模、热点和布局,以期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04-17

当前上海投资拉动政策研究

本文立足当前形势对上海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以及经济恢复挑战,深入研究上海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现有投资拉动经济政策,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全域支持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两大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助力上海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03-18

专利导航模式在产业领域的试点实践思考与建议——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

近年来,知识产权、专利数据越来越多次在国家层面进入大众视野,专利导航日益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详解专利导航的模式与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02-07

2021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09749号-1

信访专线及邮箱:021-33050117   jjjc@sicc.sh.cn

技术支持:coolsite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