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评审与思考

以本市某快速路工程为例

2021-03-31

作者: 

孙鸾英 祝金阳 牛岩(城市建设部/上咨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一般由政府建设,前期决策一般执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程序。其中初步设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期决策过程的最终结果,也是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本市某快速路工程为例,详解初步设计评审过程,并提出相关思考,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的迭代更新具有战略意义,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越江工程、大型环境设施、航道水利等工程建设,源源不断地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提升城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一般由政府投资建设,前期决策一般执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程序。其中初步设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期决策过程的最终结果,也是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政府条例》要求,对政府项目初步设计及其提出的概算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审查。因此,初步设计的质量非常重要,对初步设计评审的要求更高。

一、评审项目概况

本市某快速路工程西起嘉闵高架立交,东接中环线,总长约7.2千米。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主线快速路,全线采用隧道+高架的组合形式,标准段采用双向6车道建设规模,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沿线设3座互通立交;改建地面道路长约4千米,采用双向6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的建设规模,设计速度为50千米/小时;同步实施主线交通监控和通信系统工程,以及交叉口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照明、绿化、交通护栏等附属设施。该道路是上海市重要的东西向交通要道,均衡快速路路网流量,支撑虹桥商务区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评审工作流程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因其重要性,往往研究启动时间较早,进入项目建设流程前已经酝酿多年,建设方案经过多轮方案比选、研究论证,总体方案的成熟度很高。然而,总体方案一旦确定,就会要求马上落实,迅速进入实施阶段,留给初步设计的时间很短,各专业绘图、汇稿的工作时间就难以保障,易出现设计深度不够、报告篇章不全、方案细节不完善、各专业之间产生矛盾的情况。

为保证评审工作质量,需要事前制定完备的工作计划和流程,主要包括:成立评审组、资料初审、专家论审会、答复及修改、提交评审报告等评审工作的五个步骤,详见图1。

设置资料初审环节。先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提出需要修改、完善的意见,初审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落实情况,是否有不符合的情况;设计说明、设计图是否齐全;勘察报告、结构计算书等必要材料是否完备;行业管理部门征求意见情况等。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将修改、补充、完善后的初步设计文件提交专家评审,专家聚焦初步设计的核心技术问题发表意见,做出是否通过的决定。

设置“设计单位修改初步设计文件”和“评审单位复核初步设计文件”环节。切实将评审意见落到实处。经过评审后,初步设计的相关内容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进行修改,易留下后遗症。评审专家所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涉及设计方案的调整,最终落到概算是否调整工程量,修改所套用定额。如不及时修改设计说明和图纸,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缺乏依据,只能凑合调整,缺乏统一协调性。根据以往建设项目经验,初步设计未及时修改,导致施工图设计及预算与批复概算不匹配,是发生实际超概算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设计单位对评审意见的相关内容作逐条落实,明确修改后具体做法,最终实现评审后对初步设计文件与批复文件对内容一致,有利于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更好地指导下阶段工作。

三、重点把关工程技术问题

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不同,对建设方案中工程技术问题的把关是初步设计评审的重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大,涉及专业多,需邀请众多行业专家,投入很大精力对工程技术问题做深入研究。对于不符合设计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款的内容,必须坚持原则,不能轻易放过,留下隐患,造成项目建成后功能上的问题。

某快速路工程初步设计评审过程中,邀请涉道路、桥梁、地下隧道、给排水、施工、概预算等方面的近20位行业专家,分为隧道、桥梁、给排水、机电、概算等专家分组,专家组设组长,每个分组设分组长,每位专家组长梳理本专业组意见,汇总形成专家组意见。通过设专业分组,集中召开专家评审会的形式,工程涉及每名专业设计人员都能就技术问题与专家做到充分沟通,高效快速解决问题。

设计规范是工程技术方案评审的重要依据。专家提出的工程技术优化意见和建议,原则上要吸收落实,对于确实存在困难、无法落实的,可允许设计单位仍采用原方案。但是,对于不符合设计规范的内容,必须坚持原则,要求设计单位进行调整。某快速路工程主线快速路隧道的出入口,受接线桥梁、顶部道路等外界条件限制,采用长、大纵坡,坡度达到6%,不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中关于最大纵坡不超过5%的设计要求。设计单位作了专项说明,从客车爬坡能力、周边条件限制、其他设计规范、工程案例等多角度论述6%纵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评审坚持认为,设计方案必须严格执行设计规范,并与设计人员一同研究降低纵坡的可行性,最终通过调整隧道顶道路标高、周边管线绕行、优化河道驳岸等方式,实现主线隧道纵坡全线满足规范要求。

四、全面落实可行性研究批复

初步设计阶段,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容予以具体落实,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致。根据《政府条例》,对初步设计及概算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符合性审查是初步设计评审的重要内容。符合性审查内容包括建设内容和规模、主要建设方案和概算。概算与批复估算的符合性审查,包括费用列项、各项工程量以及单价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计算原则,可研批复确定范围内的概算不能超过估算。

地下快速路工程评审过程中,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相比,初步设计的建设内容增加嘉闵立交节点WNY匝道,下穿S20公路节点的匝道施工工艺由顶管法改为管幕暗挖法,概算比批复估算增加25亿元。评审按照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致原则,取消嘉闵立交节点WNY匝道;按照建设方案一致以及节省原则,下穿S20公路节点匝道隧道仍然采用顶管的施工工艺。

概算的审核,首先按照批复可行性研究估算的列项,编制形成“批复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审核概算”的三算对比表,费用列项、工程量、单价的对比情况一目了然。其次,根据设计单位按评审意见修改后的设计图,对工程量、定额、信息价等进行审核,确定审核后概算。最后,对审核后概算与批复估算进行逐项对比分析,从设计方案角度,对增减情况进行梳理,以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落实情况及符合性。通过严谨地审核与梳理,审核后概算比提交的概算核减14亿元,比批复估算增加11亿,其中估算批复部分减少2亿元,需要在初步设计确定的管线搬迁费、涉铁路费用13亿元。

五、结语

通过某快速路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介绍,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工作流程、重点、要点作了全面梳理。初步设计评审是前期决策的最后一道把关程序,建设方案中不合理的、违反设计规范的内容需要清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服务。对于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依靠专家抓出问题,要求设计单位解决问题,对于原则问题,来不得半点妥协,甚至需要评审人员与设计人员一道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建设的功能性、安全性。对于概算,结构的合理性,更加来得重要,概算偏高的部分要核减,而不足的部分要核增,以利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以及项目的顺利实施。

RELATED

 / 相关文章

风险与不确定性——兼及对不确定性研究的初步思考

从风险管理实务中的“风险”定义出发,辨析后认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界定风险为“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显著特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克服对确定性追求的天性,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转向“在不确定性中认识和把握不确定性”,实现对不确定性的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把握。本文以对中国风险管理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组织(ISO[[[]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和COSO[[[] COSO 即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缩写,中文译为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有时也被直译为美国科索委员会(如中国财政部2013年出版的第二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即采用的直译方式)。]])对“风险”的定义说开去,辨析风险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然后从社会学视角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初步讨论。

05-19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专题研究

2022年,面临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的重任,需要及时聚焦热点、化解难点,做好前瞻布局,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长期服务于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经验,聚焦固定资产投资主线,研判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规模、热点和布局,以期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04-17

当前上海投资拉动政策研究

本文立足当前形势对上海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以及经济恢复挑战,深入研究上海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现有投资拉动经济政策,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全域支持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两大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助力上海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03-18

专利导航模式在产业领域的试点实践思考与建议——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

近年来,知识产权、专利数据越来越多次在国家层面进入大众视野,专利导航日益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某区工业设计领域为例,详解专利导航的模式与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02-07

2021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09749号-1

信访专线及邮箱:021-33050117   jjjc@sicc.sh.cn

技术支持:coolsite360